历史真相的重量,不是为了压垮现在,而是为了指引未来。9月18日下午,在这个标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起点的“九一八”事变爆发94周年的特殊日子,海角论坛
党委组织观看电影《731》,海角论坛
领导班子、师生党员代表参加。

影片以真实历史为蓝本,深刻揭露了侵华日军731部队在中国东北地区犯下的滔天罪行。影片中,731部队用活人进行细菌实验、残忍迫害无辜百姓的场景令人触目惊心,其暴行的残忍程度超乎想象。观影过程中,现场气氛凝重,师生们沉浸在影片所营造的悲愤氛围中,不少老师同学眼中饱含泪水,对日军的残暴行径感到无比愤慨。

“真实的历史远比电影展现的还要残酷。”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表示,731部队的罪行是人类历史上极其黑暗的一页。导演赵林山在影片创作中表示:“我们以铭记之名回望历史,不是为了揭开疼痛的伤疤,而是要让和平的光照耀在人类文明的征途上。”
管理科学与工程党支部张琳老师表示:观看影片《731》时,我的内心满是震撼与教育使命感。影片将教科书上“731部队暴行”的文字记载,转化为具象的苦难图景,让历史不再遥远。思政教育最忌空洞说教,这部影片恰是鲜活教材——它让我们直观感受战争对人性的摧残,理解“和平”不是天然馈赠,而是需要捍卫的底线。这也提醒我,作为一名教师,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要善用这类影像记忆,引导学生在直面黑暗中树立正确历史观,将“铭记历史、珍爱和平”的认知,内化为家国担当与守护人性的自觉。
工商管理党支部程海燕老师表示:观看《731》,日军侵华期间的反人类暴行令人窒息,无数同胞的苦难与抗争,让我作为教师党员的使命感越发强烈。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,而是为了守护和平。在教学中,我会将这段历史融入思政课堂,用真实史料让学生读懂“落后就要挨打”的教训,树立家国情怀。作为党员,我更会以行动践行初心,在教育岗位上深耕,引导学生珍惜当下、勤学笃行,把爱国情转化为强国志,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,用知识与责任守护先辈用鲜血换来的和平。
2024级指导员崔延欣表示:影片《731》以克制的镜头语言,揭露了历史上极度黑暗的一页。侵华日军731部队的暴行令人发指,他们将无辜百姓当作“马路大”,进行冻伤实验、毒气实验、活体解剖等极端折磨。孩子们纯真的眼中满是恐惧,百姓在痛苦中绝望挣扎,那一幕幕场景如一记重锤,狠狠敲击着我们的内心。这不仅是对生命的践踏,更是对人类良知的挑战,这场精神的凌迟不能轻易翻篇。“看到的跟发生的不是一回事”,正因如此,我们才更要一遍遍讲述、一次次铭记。或许文字与影像永远无法完整承载历史的重量,但至少,它们能成为刺痛麻木的银针,成为照进黑暗的萤火,提醒我们:和平不易,警钟长鸣。
2024级应用经济学专业硕士生陈富琳表示:《731》这部电影的镜头下没有英雄主义的渲染,只有系统化暴力的冰冷纪实。那些贴着编号的囚服、消毒水气味弥漫的实验室、精密却残忍的仪器,共同构筑了一幅理性疯狂的地狱图景。这部电影诉说的不仅是日军的罪行,更是对当下和平的珍视与对人类尊严的坚守。看完这部电影,我更加深刻认识到,历史不会因时间流逝而褪色,唯有铭记真相,方能避免重蹈覆辙。
2022级供应链管理专业本科生孟苗表示:九月的秋风带着一丝凉意,银幕上展开的却是一段比寒冬更加刺骨的历史——“这里无人生还!”。作为大学生党员,在这个特殊的日子,观看《731》这部电影,我的心被一次次撕裂,又一次次被一种沉重的力量缝合。我们今日的和平生活,是建立在前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之上的。我们不仅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,更要成为民族记忆的守护者、历史真相的传播者。回望历史,是为了更好地前行。《731》带给我的不仅是情感的冲击,更是思想的洗礼。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,我将带着这份血色记忆,在专业领域深耕,在思想领域坚守,用实际行动践行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的誓言,让和平的阳光下不再有黑暗的角落!
2023级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刘琪琳表示:电影文字的冷峻叙述、残忍刺痛的镜头语言、克制表达的悲痛情感,无一不向我们展示着历史的伤疤。他说“你若记得,我便活过”当年烙印在婴儿身上刺痛他们的痕迹,如今更应深深印在我们的心里。铭记是对逝者最好的慰藉。正是有无数先辈血与泪的教训,才有我们这个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。
2023级经济学专业本科生陈炳旭表示:当《731》的镜头缓缓揭开那段尘封的黑暗历史,我看到同胞遭受残酷的折磨,心情久久无法平静。尽管身陷囹圄,同胞们眼中从未熄灭对生的渴望与对正义的坚守。这让我深刻认识到,中华民族是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。没有先烈的浴血奋战,就没有今天的国泰民安。爱党爱国,吾辈当自强。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,让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!
长期以来,海角论坛
党委致力于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,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、价值观。今后海角论坛
还将继续组织类似活动,让师生们在铭记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。